胡鞍鋼:
對中國而言,當前及長遠的核心問題,不是要不要搞工業化,而是怎樣成為世界新型工業化國家,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。制造業處于工業中心地位,既是國家工業化、城鎮化、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,也是國民經濟的核心主體,還是中國技術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的基礎。
張維迎:
在過去30年,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資源配置效率驅動的增長,中國企業家主要做的是“套利”活動和模仿,隨著市場接近均衡,套利空間越來越小,中國企業家必然由套利轉向創新。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高和周期長的特點,因而比套利更有難度。企業家需要主動去為消費者發現和創造新的產品,從而創造新的市場。相比從0到1的顛覆式創新,目前大多數企業家可以做的是改良式創新,即通過改進產品質量、革新管理制度、降低成本等方式獲得新的生存空間。
隆國強:
在很長時期內,我們是以“引進來”為主,不僅引進了新的技術,更重要的是引進了示范、引進了競爭壓力,迫使其通過模仿與創新進行追趕。當前,“引進來”有許多新的機遇,包括吸引創新型人才回國和國際人才到中國就業。同時,中國企業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和全球市場的能力也日漸增強,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大規?!白叱鋈ァ眮碚先蛸Y源。
秦朔:
過去,中國品牌中的相當部分依賴的是“存量資產”或者“資源稟賦”,比如白酒、中醫藥、土特產。而今天,市場驅動型、創新驅動型品牌逐步成為中國品牌的主流。中國的一些創新品牌正在被世界模仿。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借鑒了微信,印尼的Tokopedia自稱“印尼的淘寶”,印度的Snapdeal被稱為“印度的阿里巴巴”,新加坡的oBike和硅谷的Limebike借鑒了摩拜單車的模式。
劉煜輝:
現在國外很多人將科技巨頭的現金流形容為“貝加爾湖效應”。貝加爾湖的湖面比北美五大湖小得多,但是蓄水量卻比五大湖大得多,且仍在不斷增加。根據傳統經濟的經驗,大公司通常是“大笨象”。然而今天我們看到,騰訊(市值約3400億美元)、阿里(市值3500億美元),蘋果(市值7600億美元),雖然已是一個巨人,依然生機勃勃,每年40-50%的年復合增長率,你根本看不到天花板,他們更像一個靈活、高速成長的“大型靈長類動物”。
賈康:
我們不否認,中國在引領經濟新常態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,還面臨著種種挑戰與困難,但2015年末以來的國民經濟運行基本態勢,已出現了自2011年經濟下行后絕無僅有的連續6個季度增速在6.7%以上,且近兩個季度還略有上升的“小平臺”狀況,各項經濟指標亮點紛呈。這是由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經濟社會的巨大成長性決定的。
楊凱生:
為了盡快地使企業降杠桿見到成效,建議各級國企監管部門對所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、控股企業要分行業、分類型、分規模確定資產負債率指標?,F在強調管理國有企業要以管資本為主,這是十分正確的方針。但管資本不僅僅是要求實現資本的回報,強調維護資本的安全、防止國有資本的流失,還應該包括一個內容,即國企的出資人、國企的監管者有責任保持所擁有、所管理的企業資本充足,也就是有責任維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穩定在一個合理水平上。
仇高擎:
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息差顯著走低。去年末以來,在降杠桿、強監管的背景下,大部分銀行的息差繼續收窄。面對新形勢,大型商業銀行面臨資產收益率不高、資負配置動態調整不足、內部機制不夠完善等挑戰。下一步,應強化戰略差異、明確息差定位、鞏固存款基礎、做好風險經營、優化資負配置、創新管理機制,增強息差管理的長效性、系統性和內驅力。
李開復:
人工智能是一個“強者更強”的產業:數據越多,產品越好;產品越好,所能獲得的數據就更多;數據更多,就更吸引人才;人才越多,產品就會更好。在這個良性循環里,中美兩國目前已經匯聚了大量人才、市場份額以及能夠調動的數據。從目前的情勢看,美國占據發達國家市場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,而中國公司無疑贏得了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。
皮海洲:
目前的退市制度體系,明顯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,甚至在退市的問題上,存在職責不分的現象,以至最后的退市損失全部由投資者自己來扛。這樣的制度不僅不合理,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,也不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,不符合中國股市的長遠利益與根本利益,有必要進行重新設計。關鍵有三點:一是明確責任并追究責任。二是完善制度。三是對投資者保護需要有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。
郭施亮:
投資者保護,這是多年來經常提及的問題。但投資者保護往往局限于簡單層面,缺乏法律法規的護航以及監管處罰機制的保障,由此也讓保護效果大打折扣。如今,隨著“史上最嚴的投資者保護辦法”出爐,具有法律效力的舉措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構成直接性的利好影響。在市場更規范運行、風險提示及投資者等級劃分進一步細化的前提下,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,同時也會加速股市“去散戶化”進程,股市有望步入理性規范健康的發展進程。
宋清輝:
適當性管理是平衡券商與客戶之間利益訴求的制度基礎,可以避免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,將金融產品提供給風險并不匹配的投資者,導致其由于誤解產品而出現虧損。適當性管理有助于券商控制風險、規范機構業務發展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,這也是監管層想要達到的實施效果。但是,由于該辦法涉及面太廣、工作量太大,短期難以一蹴而就。但從長遠來看,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。
(稿件只反映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經濟參考報立場)